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相互影响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乾隆皇帝在位) 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了双方礼单:
英方—─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
中方—─丝绸、宣纸、各种 工艺品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
请回答:
(1)试举一例说明“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科学最发达的国家”,简要说明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当时中英两国科技发展差距的政治原因。
(3)据材料三中的表格,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谈谈以上材料带给你的启示。
填空题
1.回望伟人功绩
西汉时期,汉武帝励精图治,形成了“ ”的局面;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史称“ ” 。
2.追寻思想光辉
1848年《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时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 》,提出了进化论,从根本上动摇了神创论的基础。
3.享受科技之光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大量使用,人类从此迈入“ ”;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推广,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把人类推向了“ ”。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商鞅变法体现了“以德治国”的理念;达•芬奇画作《蒙娜丽莎》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2.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应该是南宋。
3. 19世纪60年代,美国通过南北战争、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 1921年,受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哈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5.罗斯福新政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彻底避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
6.从下表中我们能够得到的认识是帝国主义国家总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本国的利益。
下表是不同时期从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所使用的时间情况统计,此表反映了
A.科学技术加速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
B.科学技术促使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C.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欧洲人正逐渐从“我是意大利人”、“我是法国人”、“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促使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的事件是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B.联合国的成立
C.欧盟的成立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下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所在区域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