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二的人物是谁?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3)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5)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1)孔子(2分) (2)儒家。孟子。(4分) (3)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4分) (4)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4分) (5)学习要实事求是,经常复习,要谦虚谨慎。(2分)(意思对就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中著名人物的识记。结合所学,图片中的人物是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2)此问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结合所学,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派,主张“施仁政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3)此问考查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主张爱人,要广泛的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4))此问考查的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等。 (5)此问考查的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材料一中的三句话,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孔子主张学习应经常复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都表明学习是应实事求是,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3)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 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4)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站在哪一边?

(5)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上图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3)在这些等级中,哪些人属于贵族/统治阶级?

(4)周天子有权力分封诸侯,那哪些人可能成为诸侯?

(5)诸侯要履行什么义务?

(6)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

 

查看答案

为了阻止匈奴南下骚扰边境,汉朝政府曾采取过两种不同的政策。王昭君出塞属于(  )

A、和亲政策       B、武力进攻

C、拉拢政策       D、妥协政策

 

查看答案

下图是水排模型,其用途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水上运输    B、引水灌溉

C、排水防涝    D、鼓风冶铁

 

查看答案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

A、儒家经典    B、道家经典

C、法家著作    D、墨家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