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调整列强关系和重新建立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秩序,美国曾倡仪召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调整列强关系和重新建立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秩序,美国曾倡仪召开了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德黑兰会议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 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团 参加。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边的漫画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初德国人、日本人参加哪次会议后的心情

满分5 manfen5.com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查看答案

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查看答案

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英国宪章运动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公社革命

 

查看答案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也关系着我们共同的未来某校初三(12)班的同学决定围绕“资源 环境发展”办一期手抄报,以此号召大家爱护地球家园。请你与他们一起准备相关资料。

主题一:“工业文明时代的资源开发”

科技革命影响下的资源开发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资源

煤炭

       、石油

原子能(核能)

主题二:“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

——《世界历史》

主题三:“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材料二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恶化。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下列是1992—2012年世界环境日的部分主题: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2008年: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10年: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么?

——摘编自百度网

1)请你围绕主题一,在答题卷上对应上表中的序号之后写出相关内容。

2)请你围绕主题二,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和新科技发明的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3)请你围绕主题三,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设立“世界环境日”的原因。

(4)结合上述主题内容,请谈谈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查看答案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从材料二中,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分析指出19世纪末期的“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4)指出材料四中的改革者是谁?他引领俄国废除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5)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这两次改革性质的共同之处。这两次改革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