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明治维新使日本一跃而为亚洲强国。其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的举措是( ...

明治维新使日本一跃而为亚洲强国。其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的举措是(   )

A.废藩置县B.加强中央集权

C.推行义务教育D.允许土地买卖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即向欧美学习,推行义务教育。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是因为义务教育不仅为日本输入现代思想,还为日本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有利于日本的长远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九世纪中后期,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1861年改革

C.明治维新       D.独立战争

 

查看答案

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探究其发展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与文化】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1848年以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善于吸收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

【民主与法制】

材料三 从17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革命或改革中颁布了《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确立起了形式多样的资产阶级统治,对整个西方乃至世界的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经济与科技】

材料四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同时,也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思想成果?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学说是指什么?这个学说的成功实践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英国通过革命手段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确立的?请举出通过改革方式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事例一个。

(4)请举出促使材料四中图一、图二能源产量变化的重要发明各一例。

(5)材料五中“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最早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6)请你就三大方面或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认识。(最少说出两点,不得照抄原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1492 年 10 月 2 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舰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 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德国品牌的汽车……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不平衡的跷跷板”形象地体现了当今世界怎样的政治格局及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的“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答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1995 年,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中国于哪一年加入了这个国际组织?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中国应该怎样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是,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而走上分裂……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宁预言:“远东的全部外交使和经济史使人毫不怀疑,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

材料三 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大林所说的“共同敌人”是谁?列出二战中“同盟国”团结合作打败共同敌人的两个事例。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同盟”正式分裂的标志。

(3)二战中哪一事件证实了材料二中列宁的预言?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间合作或冲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