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它既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它既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的国土、1/4的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50公里内不得设防。

——《一战实录》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他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为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期表示: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央视《档案》

(1)材料一中所述的条约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中签署的?这次会议是哪一场战争的结果?

(2)材料一涉及的“条约”与材料二讲述的“战争”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两次世界大战性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实战对于二战进程有什么作用?爱因斯坦懊悔的原因是什么?

(4)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你获得哪些启示?

 

(1)巴黎和会(1分)一战(或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 (2)“条约”为“战争”埋下祸根(1分); 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掠夺战争(1分),二战是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1分)。 (3)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步伐(1分) 原子弹给日本平民造成巨大的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的核污染(1分,言之有理即可) (4)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科学技术应当应用于和平事业,造福人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所述的条约是在哪一次巴黎和会中签署的;这次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涉及的“条约”与材料二讲述的“战争”之间的关系是:“条约”为“战争”埋下祸根;两次世界大战性质分别是: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掠夺战争,二战是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核武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实战对于二战进程的作用是: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步伐;爱因斯坦懊悔的原因是:原子弹给日本平民造成巨大的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的核污染。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获得的启示是: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珍惜现在的安定的生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应当应用于和平事业,造福人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国际空难频发,马航MH370事件尤为瞩目,其背后,又是一场暗流涌动的大国政治博弈。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航空调查局:马航坠毁MH370疑为“独狼”恐怖袭击

——京华时报

材料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受到中国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马航MH370的失联又使得中国在科技实力方面受到种种的质疑,而这种质疑无疑将对美国的领袖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中华网

(1)飞机在20世纪成为人们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哪国人率先取得突破?其机械动力来源是什么?

(2)材料一中英国猜测马航MH370失联是由于遭受恐怖袭击,近现代史上哪一次恐怖袭击事件点燃了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3)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领袖地位”确立于何时?此后美国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全球战略?该全球战略在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4)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在经济上遭到那两股力量的挑战?

(5)综合上述材料,一个大国或“新的力量中心”的崛起需要具备哪些关键因素?

 

查看答案

海洋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关乎国家的兴衰。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两条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后来……,瓷器出口渐成为主要货物,……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法国人谢和耐曾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足以自豪认为世界上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材料二:明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沿海数千里同时告警。……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北师大版七年级教科书

材料三: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将其作为抗清的基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教科书

(1)为材料一中“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是谁?“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一,瓷器渐成出口的主要货物,成为畅销世界的产品,使中国被冠以“瓷之国”美誉始于何时?

(3)根据材料二,明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4)为了解决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针对海洋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穹顶之下》是由原央视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聚焦空气污染的深度调查视频,也是她辞职后首度公开亮相之作,你认为该纪录片反应的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是(    )

A.恐怖主义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人口危机      D.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

初三学生小明暑假随爸妈去某地区旅游,发现当地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东南亚         B.西欧

C.北美洲         D.南非

 

查看答案

对两次工业革命相同之处归纳错误的是(   )

A.机器的发明、改进和利用

B.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C.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D.能源的更新或发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