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歌反映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有三顾茅庐的 、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 ,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
A.诸葛亮 刘备 关羽 B.刘备 曹操 孙权
C.刘备 诸葛亮 曹操 D.诸葛亮 关羽 曹操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通
C.昭君出塞 D.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表明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A.学思结合 B.温故知新
C.态度诚实 D.因材施教
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它既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的国土、1/4的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50公里内不得设防。
——《一战实录》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他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为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爱因斯坦在二战后期表示: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央视《档案》
(1)材料一中所述的条约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中签署的?这次会议是哪一场战争的结果?
(2)材料一涉及的“条约”与材料二讲述的“战争”之间呈现怎样的关系?两次世界大战性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实战对于二战进程有什么作用?爱因斯坦懊悔的原因是什么?
(4)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你获得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