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巴黎和会 D.上海APEC会议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1955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淋漓尽致地发挥其高超的外交艺术,将会议一步一步引向“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精神的胜利。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雅尔塔会议
下图为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席位
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春交会向38户美商发出邀请,应邀到会42人,这是中美贸易中断20多年后美商首次到中国参会。与这一事件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中日关系改善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