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3)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建立标志是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苏(俄罗斯)在二战中联合行动,共同抗击法西斯有关的是?

 

(1)萨拉热窝事件。 (2)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3)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4)斯大林格勒战役 (5)苏联出兵东北。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德国 意大利 奥匈 <随从国有奥斯曼帝国>三国协约:英国 法国 苏联<随从过有塞尔维亚 比利时 日本 意大利>意大利是考虑到利害关系,在开战时转到协约国一方。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建立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要求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为打败法西斯,实现了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正式合作。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 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苏(俄罗斯)在二战中联合行动,共同抗击法西斯有关的是苏联出兵东北。1945年。在德国法西斯投降以后,三个月内,苏联帮助中国战胜日本法西斯,出兵东北,这个是联合作战。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提高阅读、观察和理解的能力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春,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是,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的不和而走上分裂……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宁预言:“远东的全部外交使和经济史使人毫不怀疑,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

材料三   使纳粹国家接收无条件投降条款,惩办战犯、消灭纳粹党及其影响,会议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材料  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大林所说的“共同敌人”是谁?列出二战中“同盟国”团结合作打败共同敌人的两个事例。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同盟”正式分裂的标志。

(3)二战中哪一事件证实了材料二中列宁的预言?

(4)材料三所述是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为战后哪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间合作或冲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查看答案

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家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   90年代中期的美国,与之伴随的是美国经济123个月的持续增长。美国经济进入巅峰状态之际,新经济潮流迅猛,势不可挡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同时德国和日本怎样应对经济危机的?

(3)材料三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4)材料四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5)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隐患。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查看答案

大众牌汽车的部件来自四大洲的20多个国家,西门子5万多个产品的部件来自130个国家。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各国广泛利用

B.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趋势

 

查看答案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下面与非洲遭受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没有关联的史实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          D.英国工业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