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这种考试制度到唐朝时,常设科目有哪些?

(2)这种考试制度最初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这种考试制度到明朝时考查内容和文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这种考试制度?

 

(1)隋朝(或隋炀帝时)。明经科、进士科。 (2)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3)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考试文体仅限于八股文。 (4)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有关知识。 (1)考查科举制的创立时间、内容,属于基础知识考查。依据课本基础知识: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因此科举制开创于隋朝(或隋炀帝时)。唐朝时科举制的考试科目为明经、进士两科。 (2)考查科举制度的作用,也是属于基础知识。依据课本基础知识: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3)考查明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依据课本知识:科举制到了明朝发展为八股取士,考试内容和形式都固定下来。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考试文体为八股文。 (4)考查科举制度的危害。从材料信息“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来看,顾炎武认为这种制度比“焚书坑儒”的危害更大。从“焚书”“败坏人材”这些字眼可以概括为明朝的八股取士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他对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各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3)汉武帝时期派张骞两次通西域,由此开辟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路是什么?

 

查看答案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参与下列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中能够促进生产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魏国公民请你说说“魏主”是谁他把首都从平城迁往何处

(3)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孝文帝改革中是如何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任意两点)

 

查看答案

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________一处对外通商。清朝前期疆域空前辽阔,最南端至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政府在全国建立___________制度,在台湾设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宋朝时期,制瓷业发展迅速,__________成为著名瓷都。宋代都城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名叫“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