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   15世纪以来,随着地圆学说在欧洲的盛行,一些冒险家为了追求新的航线,为了赢得东方财富,开始了一场发现“世界”的时代。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某国居民可以打电话、上网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事业中;他也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动身去任何国家。

(1)结合材料一,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虽然困难,但早在汉朝就有人开通了一条陆路通道。请写出为开通此路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通道名称。在这条通道上什么人的身影最常见?

(2)材料二中“一场发现世界的时代”是指什么事件?在这一发现过程中我国哪项发明也起了重要作用?哪位冒险家发现了美洲大陆?

(3)材料三的情况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假设“某国居民”是英国人,想来香港,可以选择什么交通工具?香港曾经是哪国的殖民地?

4)网购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介是什么?我国在这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1)张骞(1分) 丝绸之路(1分) 阿拉伯人(1分) (2)新航路的开辟(1分) 指南针(1分) 哥伦布(1分) (3)轮船或飞机 (1分) 英国(1分) (4)国际互联网(1分) 两弹一星(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人开通连接中西欧的陆路通道就是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为开通此路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就是张骞。最后一问联系所学就可知道,阿拉伯国家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所以这通道中最常见的就是是阿拉伯人。 (2)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中“15世纪以来”“地圆学说”“一些冒险家为了追求新的航线,为了赢得东方财富”的信息可知这个时代就是新航路开辟的时代。新航路开辟所需的技术条件之一就是中国的指南针。结合所学知识,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英国人想来香港,因为路途遥远,又有海洋阻隔,所以他可以选择轮船或者飞机。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 (4)本题考查的是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结合所学,我国在此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是两弹一星。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到来的曙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学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三幅图片后,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一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是哪个口号?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弘扬五四精神,请你说说五四精神是什么?

(2)图二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中伴随五星红旗的升起,军乐队奏响了哪支乐曲?

(3)图三应该是邓小平在哪次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在政治上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4)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请说说你的想法。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2)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

 

查看答案

列举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约的成立

 

查看答案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A.突袭波兰            B.进攻苏联

C.偷袭珍珠港         D.包围斯大林格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