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山外青山楼...

材料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体,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材料三:“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唐朝初年,他长途跋涉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

(1)材料一中的“中华”、“ 夷狄”各指什么?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的诗句讽刺了当权者苟安江南,不思收复失地。诗中的朝代是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

3)材料三中的“天竺”是今天的什么地方,他为此编写的著作名称是什么?

 

(1)汉族、少数民族 恩威并施 (2)赵构、临安 (3)印度、《大唐西域记》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皇帝的政策都是以汉族为重,而轻视少数民族,但是朕会对大家同样看待,所以“中华”、“ 夷狄”分别指汉族和少数民族;这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本题考查的是南宋的相关知识,这句诗的意思是:青山之外还是青山,高楼之外还是高楼;从北方避难而来的人们,整日在西湖上唱歌、跳舞,究竟到何时才会停止,作者愤恨南宋政府的腐化,讽刺无能的南宋政府,南宋的建立者是赵构,都城是临安,因此本题的答案是:赵构,临安。 (3)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时期到天竺求学的是高僧玄奘,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天竺指的是今天的印度,并且在那烂陀寺求学,后回到长安,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对外友好往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举题: 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制所采取的措施。(至少三件

 

查看答案

列举题:唐朝时为中日交流做出贡献的日本代表

 

查看答案

列举题: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名称及各自的职权。

 

查看答案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早了半个多世纪,他在1405年从          出发,最远到达        沿岸和       东海岸。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的八股考试的内容必须遵循朱熹的           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