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统一则强,分裂则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

“统一则强,分裂则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写出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名称及其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1)秦始皇(1分) 。目的:抵御匈奴(1分) 。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 。 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1分) (3)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 1分) 。 (4)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相关知识,秦始皇建立秦朝后,面对北方匈奴的不断侵犯,派大将蒙恬去反击匈奴,并且修筑了长城以抵抗匈奴的进攻,修筑长城给秦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秦始皇,抵御匈奴。 (2)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通过“禁用鲜卑语”,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次改革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比如:说汉语、改汉姓等,这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3)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秦汉时期,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多是以冲突、对抗为主,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注意向中原汉族先进的文明学习,所以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表现为: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 (4)本题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1999年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           B.美国经济滞胀

C.中国的崛起           D.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查看答案

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A.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美国内战——废除殖民统治

C.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终结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查看答案

历史人物是历史长河中最鲜活的元素,下列人物和事件搭配中错误的是

A.罗斯福——《全国工业复兴法》    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C.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          D.爱因斯坦——进化论

 

查看答案

如果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西欧古代社会的辉煌             B.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C.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D.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查看答案

1901年,法国探险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迹中发现的黑色玄武岩圆柱上,刻着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该法律条文是

A.《唐律疏议》        B.《民法典》

C.《权利法案》        D.《汉谟拉比法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