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位农民时问道:“目前,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农民说:“我的心愿与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一致。”农民的心愿是( )
A、自强 B、求富
C、求知 D、自立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A.商鞅变法 B.日本大化改新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南北战争
在古代雅典,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公民在公民大会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后,把陶片交给工作人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实行贵族统治 B.积极武力扩张
C.实行民主制度 D.崇尚无为而治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主张( )
A.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D.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发革命。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
项目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 1 | 2 | 4 | 3 |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 1.3 | 1.9 | 4.6 | 8.1 |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 3 | 4 | 2 | 1 |
材料三 1913年英、法、美、德实力对比表
项目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 3 | 4 | 2 | 1 |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 1 | 2 | 4 | 5 |
材料四 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1)材料一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东方”的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的表格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发生的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内容最终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发动战争
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两个重要特点。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经验,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材料四
(1)图一中“人首”是西方人的形象和希腊的艺术,马身是中国的画法。依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
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图二漫画反映了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3)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4)材料三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5)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逐步建立什么经济体制,为这一趋势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