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这种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的做法是从哪里起源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填空题:
(1)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________的完成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1年,________获得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台湾及附近岛屿外,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自治制度。
(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
小平的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邓小平曾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大革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文革中刘少奇被打倒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其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6)凌清诗作“粤海硝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的历史事件是1999年香港回归祖国。
1992年1、2月份,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跟踪报道。下面四组文章中,最有可能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A.《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标准只有一个》
B.《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C.《抓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D.《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责任制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挥的作用 D.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