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5年4月5日,乙未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海内...

201545乙未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海内外的万余中华儿女代表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主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歇。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弱国无强民】

材料一  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严复《辟寒》(1895年)

【路在何方】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初显成就】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势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二十世纪中国法治文明的演进》

【累累硕果】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在法制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这对于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依据材料一,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改变这种状况,维新派提出了哪些主张?

(2)依据材料二,概况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所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治”我国建立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百年来中国民主法治发展历程中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从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的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化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l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材料三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创了“全球化”?指出第二阶段英国主导全球化的政治经济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有哪些特征?试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对经济全球化有哪些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认识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但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或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和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四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中的“本业”是指___________,“末利”是指_____________,其反映出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小题计分)

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朝进行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的确切含义,并分析其没有产生爆炸性影响原因。

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原因。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东西方的贸易特点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1931年凯恩斯说:“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限制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

C.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D.发放蓝鹰标志,干预工业生产

 

查看答案

《大国衰落之鉴》 中对英国的崛起有这样的描述:“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16世纪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包括新航路的开辟

B.17世纪政治的改造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18世纪经济“起飞“的因素不包括工业革命  

D.19世纪进入最辉煌时代的成就之一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