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城市和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地标。
它被誉为农村改革起点,这里的18位村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一份承包责任制的文书上按了鲜红的手印。
它被誉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在改革开放中它艰难转型,通过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来努力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它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之为“一夜崛起之城”,在改革中勇敢地“杀出一条血路。”
它地处黄浦江东岸,被誉为国际经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让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跃上了新台阶。
以《从地标中看改革开放》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围绕材料中提及的四处地标及其相关的具体政策来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一点即可)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都曾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毛泽东
材料三 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材料一中“民族独立”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写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一点即可)
(2)建国初期为了实现材料一中“中国的现代化”,毛泽东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写出这一举措的其中一点成就。
(3)材料二中的“敌人”是指以哪一国家为首的军队?为了打击其“反动气焰”,毛泽东采取了怎样的军事行动?
(4)以邓小平这位“老船长”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的?这次会议使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时期?
(5)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船的方向”出现了什么问题?“小平南巡”有什么重要意义?
(6)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把哪一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他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一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具有什么意义?
(2)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左”的错误,主要表现为发动了什么运动?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3)尽管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请你写出在这一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的两位模范人物。
(4)材料二是我党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哪一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5)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写出一点即可)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央农村政策对农村发展以至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农村政策,搞好农村发展一直是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教材所学的新中国对土地政策调整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2)为了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在1953进行了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3)1958年,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4)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对内改革从农村开始。( )
(5)建国以来的土地政策都体现了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都是从国情出发而制定的。(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