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奥巴马在首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的演讲中说道:“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45年后……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包围与颠覆——这对孪生妖孽,在双方似乎能证实自己的假设不虚时,便真正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了。
——(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材料四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联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中美双方联合发表的某外交文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对于材料中称罗斯福是“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应该作何解读?
(2)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初期美国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
(3)体现材料三中美苏“包围与颠覆”的“实体”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的“某外交文件”指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从哪些方面“懂得”并进行了改变?
民主、自由是人类社会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材料三 北美社会的演变在一些方面超过了旧大陆。……诚然,殖民地曾经被用于解释和证明他们反抗国王乔治三世和英国议会合法性的思想就主要来自“英国人的权利”的传统定义。此外,更激进的“人的权利”的定义也发挥了作用。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四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分别反映了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怎样的特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导致上述政治文明特点差异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政治体制的角度说明“北美社会的演变在一些方面超过了旧大陆”。
(3)近代中国确立“共和体制”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四中唤醒国家及人民“更基本的东西”又是什么?
(4)据材料五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对外贸易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仍在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马戛尔尼使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访华时日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2)材料二中费正清评述的“某一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与明清统治者分别是如何对待对外贸易的,并分析各自产生的影响。
下列国际组织和局面的出现,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哪两大趋势( )
A. 工业化、多极化 B. 全球化、多极化
C. 信息化、全球化 D. 区域化、矛盾化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明治天皇 B.列宁
C.赫鲁晓夫 D.卡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