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这个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平定南方叛乱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隋炀帝时期开凿了纵贯南北的隋朝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而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有何特点

满分5 manfen5.com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分封制发展到顶峰

C.公正民主                        D.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加强

 

查看答案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查看答案

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应追溯到

A.元谋人               B.炎帝黄帝

C.尧舜禹               D.三皇五帝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里根当选之后(1981),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据统计,举办的第42届世博会中,全世界有16个国家承办,欧美之外的地区也越来越多的介入其中,涉及欧洲、北美洲、亚洲以及大洋州,亚洲的日本举办了四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举办了3)——上述材料摘自新浪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一因?由此美国采取怎样的措施?(2)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图中③时段美国经济发展概况?结合材料三指出里根政府进行了什么“引人注目的改变”实现③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结果?(2)\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能举办三次世博会的主要原因?(1)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

 

查看答案

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晋之南渡,东南文物渐盛;至于李唐,益加繁昌,安史之乱,江淮独金;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七八十年间,咸获安业,自后数十,百年间,西北时有少警而东南晏然,斯民弥得休息……故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以至宋,东南愈重而西北愈轻。”

——摘自南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卷四六《东南县邑民财》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并且在对外贸易的推动下,开始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素图历程。

——摘自上海市高中历史高三年级实验本教材

材料三   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三千万元,超过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起来。

材料四   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认为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19世纪50年代以后,上海“开始了近代经济的发展进程”?

(3)据材料三可以看出,此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1912年到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图中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