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了他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文中的“他”是(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问:
(1)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人类通过航海认识未知的世界,我们通过航海家的活动认清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航海图回答:郑和远航最远到达哪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中A航线的开辟者到达哪里?
材料二: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三:在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
(2)材料二、三中各地人民对航海家郑和、哥伦布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请从两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和影响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态度?从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郑和七次出使西洋的起止时间。
(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点。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2)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对外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4)与这个朝代形成鲜明对比,唐朝又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对唐朝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通过两个朝代对外政策及影响的对比,今天的中国从中吸取教训,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作为青少年的你,又该怎么做?
把下列时间的序号填入右边相应内容前面的括号里。
A.14一16世纪 ①( )郑和七下西洋
B.19世纪中后期 ②( )文艺复兴运动
C.1684年 ③( )纳米比亚独立
D.1405——1433年 ④( )第二次工业革命
E.1990年 ⑤( )清朝设置台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