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 上古亚非文明 B. 古欧洲文明
C. 亚洲封建国家 D. 欧洲封建国家
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帝国: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这个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它打破了一战时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保证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评价的条约是
A.《九国公约》 B.《慕尼黑协定》
C.《辛丑条约》 D.《雅尔塔协定》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大力发展教育 B.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提倡文明开化
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国家统一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材料二:下图是香港、澳门回归时的精彩场面。它们的回归是中华民族洗雪历史耻辱、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盛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富勒等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二,分析中国之所以能够和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材料三: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材料四: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结合中外史实说明优先发展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