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全球化“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成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一,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进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材料二:当前„„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遍布全球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几十亿人口正在努力走向现代化,同时,天下仍很不太平,发展问题依然突出,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较多风险。
——摘自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
材料三: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
——摘自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经济全球化始于什么世纪,并由此判断作为其开端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阅读下列成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2)班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看到一段文字:“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他和同学们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治疗,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0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不能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
(2)材料一所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3)据材料二,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
(4)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请列举1978~2001年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农奴的反应:解放宣言!我在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大街上不断传来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到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在20世纪的70年代,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一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3)据材料二,与此同时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也向西方学习,开展了哪一场探索活动?此活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所说的“社会变革”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方式?最先开始于什么地方?
(5)除了材料三中所说的“变革”之外,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在农村还有哪些“变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答两点)
(6)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二:1942年,美国、苏联、英国和中国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9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呈现出新的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材料一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这一格局后来是怎样打破的?
(2)材料一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为什么不正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均摘编自《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出该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二中涉及到“母邦”指的是什么?“兵戎相见”又是指什么事件?
(3)什么事件点燃了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从而揭开了这个国家革命的序幕?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据此这件“头等大事”所体现出来的世界意义是( )
A.给亚非拉美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B.巨额财富向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锻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拼搏进取的精神
D.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