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共同的根本目的是( )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思想控制
C. 巩固君主专制 D. 防止人民反抗
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 唐尚书省
C. 明朝内阁 D. 清军机处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 隋唐的科举制 B. 明朝的八股取士
C. 明朝的厂卫制度 D. 清朝的“文字狱”
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A. 武王伐纣 B. 齐桓公称霸
C. 班超经营西域 D. 焚书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