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坚 B、杨勇
C、杨业 D、杨广
自2012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哪个地方?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纪中期,面对材料一中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
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通过这种考试)曾产生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这种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这种考试的读书人只是极少数。(这种考试)产生出一大批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
——节选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明政府规定……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节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这种考试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诞生于什么朝代?依据材料一,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种制度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带来哪些不良社会影响?明朝的科举考试和秦朝的焚书坑儒有怎样相同的本质?
(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你希望历史学科考试有哪些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 解决 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二 雍正时,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令照天不敬律斩立决。
(1)材料一中“重大改组”指的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称之为什么?有哪些危害?
(3)材料二中的皇帝设置了哪一机构,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从材料一中的“重大改组”到这一机构的设置,反映出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4)读诗明鉴,结合现代政府机构的设置,从经验和教训两个角度谈谈你的想法。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不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A. 文成公主入藏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回族的形成 D. 雅克萨之战
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 )
A. 收复台湾 B. 组织雅克萨之战
C. 设置驻藏大臣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