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国家财政收入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

“国家财政收入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A.两宋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结合历史知识分析:“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两宋时期,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因此只有选项符A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

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

 

查看答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查看答案

李明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他说:“我的姓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大家猜猜我姓啥?”

A.                   B.宋

C.唐                   D.秦

 

查看答案

下列史料反映了周恩来一生的相关史实。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1936年10月2日,蒋介石对张扬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当时与会国中只有7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成为一些被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教唆和怂恿的与会代表的攻击,成为制造分歧和矛盾的中心,宣扬中国威胁论、攻击共产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周恩来发表的“求同存异”方针和光明磊落的姿态,赢得了与会代表的赞赏和支持,使会议沿着预定主题发展,促进了会议胜利开展,从而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了体现亚非国家向往和平和自由的“万隆十项原则”,即被后人所说的“万隆精神”。

——《科学导刊》2010年04期

(1)上面两则材料一、二反映了周恩来参加了哪两次谈判?两则材料都反映了两次谈判的什么方面?材料二结果怎么样?

(2)材料二中两张图片反映了与周恩来相关的哪两件大事?这是周恩来在哪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什么是“万隆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成为制造分歧和矛盾的中心,宣扬中国威胁论、攻击共产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4)综上所述,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学习经验?

 

查看答案

2015年9月3日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重温这段历史,给我们很多警示。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老人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德国》

材料二:“各国(指26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罗斯福

(1)材料一所述“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该协定体现了英国等大国推行什么政策?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2)材料二文中“法西斯轴心国”指的是哪些国家?签署宣言的国家是如何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法西斯国家的?试举两例说明。

(3)结合材料三,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示: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回答)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感悟出“二战”取得胜利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人类要获得持久的和平应该采取哪些积极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