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甲乙两组同学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甲组: 乙组: (1)甲乙两...

下面是甲乙两组同学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甲组:

乙组:

(1)甲乙两组同学收集到的资料中有的还没有写图示说明,请你帮忙补充。

(2)确定主题,由资料来看,甲乙两组同学研究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3)整理资料,史料分析:

a.甲组所集资料中出现最早的是什么?资料③对欧洲有着怎样的影响?

b.乙组所集资料都出现在什么时期?各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探究,你认为甲乙两组同学了解历史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  )

A.解读文物          B.查阅文献

C.考古发掘           D.实地调查

 

(1)甲组:③罗盘针或指南针;乙组:①交子,②《清明上河图》。 (2)甲组:古代科技成就(或四大发明)。乙组:古代经济的繁荣或古代商业的繁荣。 (3)a:造纸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b: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2)甲组同学收集的资料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所以主题可确定为四大发明或古代科技成就。乙组同学收集的资料是宋代的交子和《清明上河图》,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繁荣或商业的繁荣。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②活字印刷术最早是北宋毕昇发明的。③罗盘针出现于宋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④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故发明最早的是造纸术,故C可解。观察乙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解答b。 (4)在甲乙两组同学收集的资料中,除甲组④外,都是文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认为:“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繁荣】

材料一  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维基百科

【市民生活丰富】

材料二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令人眼花缭乱……

(1)据材料一,列举一例,说明宋代制瓷业的重大发展。

(2)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为发展海外贸易,宋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由材料一可看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南宋初期能够对南方进行“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材料二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反映了宋代的(  )(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也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4)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查看答案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