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   经济篇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农耕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请列举典型一例来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三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1)秦朝:郡县制 ; 元朝:行省制度(2分) (2)C(1分) (3)水稻 或 粟(1分)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朝与元朝的地方制度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元朝疆域的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体现了科举制的公平竞争的精神,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稻壳堆积最厚的地方超过一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4)本题主要考查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的有关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广泛应用,牛耕也进一步推广,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查看答案

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查看答案

1940年8月20日,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寇开始了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次战役是(

A血战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 

A.允许外国驻兵北京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查看答案

早在100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文艺复兴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