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观察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

观察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到:“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请回答:

(1)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分别是什么。

(2)请写出图二和李约瑟的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请写出保证图一历史事件能够顺利进行的科技条件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图二现象出现的原因。

(5)根据第二小题对比得出的结论,针对当前“中国梦”的实现,你有什么感想?

 

(1)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2)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世界吸收先进科技文化,导致中国落伍。 (3)指南针、造船技术进步。 (4)反抗外来侵略,打击沿海抗清势力。 (5)开放交流促使国家富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识图能力。图一是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图二是闭关锁国,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由于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 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的史实,当时指南针的发展、造船技术的进步,为郑和船队的远航提供了客观条件。 (4)本题考查的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面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政府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其实行的原因是反抗外来侵略,打击沿海抗清势力。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开放交流促使国家富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等。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时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匿不上报······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间。当时清朝在西北边疆频繁用兵,雍正帝把几个亲信大学士调到乾清门西边的几间平房里值班。每天清晨,皇帝亲自召见他们,口授旨意,命他们草拟圣旨,经皇帝审阅后下发。雍正皇帝每天与这些军机大臣在一起,处理各地呈送的文书,迅速批转给内外官员办理,手续简便,行事快捷。封建君主专制的职能因此大大加强了。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2)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除此之外,明朝还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加强君主专制?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专制主义集权?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管理机构填入相应位置。

A.伊犁将军

B.驻藏大臣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洛阳

B. 涿郡

C. 余杭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内容并判断:

统治者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治国措施

 

 

 

选用能人,提高行政效能: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采取宽简原则,减轻刑罚;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重视

改善民族关系,推行开明务

实的民族政策。

 

打击唐朝皇室和其他贵

族集团;重用有才能的

人:组织编写农书,颁

行全国,指导农业;鼓

励兴修水利、开荒、栽

桑养蚕;下令减免赋税

徭役。

选贤用能;重视农业,

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整理财政,清理土地

和户口;按宽简原则,

减轻刑罚;倡导节俭。

 

 

结果

“贞观之治”局面形成

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开元盛世”局面形成

以下的结论或观点,如果与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相符请在其后的括号里写上“A”,如果违背了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请在括号里写上“B”,如果是上表内容未直接涉及的请在括号里写上“C”。(注意:请将此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重用有才能的人。(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唐太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4)唐玄宗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我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皇帝。( 

 

查看答案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文字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