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

【萌芽期】

材料一: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海湾地区,如意大利的威尼斯;渡口附近,如英国的牛津;堡垒周围,如英国的曼彻斯特。

材料二:当时,欧洲人对东方十分的向往,马可·波罗也宣传亚洲很多地方黄金遍地,而意大利商人通过经营来自东方的胡椒、丝绸等商品而致富,更坚定了他们前往东方发财的决心。

【扩展期】

材料三:二百多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改变,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确立期】

材料四: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回答问题,随着城市的兴起,形成了什么阶级?,该阶级的形成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哪些国家促成了该事件的发展?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革命中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核心标志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现在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什么?在经济发展的严峻情况下,中国将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1)市民阶级(1分);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1分)。 (2)新航路开辟(1分);葡萄牙、西班牙(2分);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分)。 (3)珍妮机的发明(1分);火车,轮船(2分); (4)第二次科技革命(1分);电力的广泛应用(1分)。 (4)经济全球化(1分)制定和防范风险的有效机制,引进国外的技术与投资,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2分,任答两句)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5个问来进行考查。 (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城市的兴起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西欧城市的兴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新航路开辟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欧洲人对东方十分的向往。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而《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更加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葡萄牙、西班牙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新航路开辟;葡萄牙、西班牙;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的革命。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珍妮机”的发明是这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后,铁路交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无时无地不在享受火车为我们提供的便利;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珍妮机的发明;火车,轮船。 (4)此题通过材料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 (5)此题通过材料考查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经济全球化;制定和防范风险的有效机制,引进国外的技术与投资,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的兴衰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政治革新、民族融合、教育变革和社会习俗变化等方面的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材料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四:京师大学堂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教学内容最初仍以经学为主,后才才逐步增设了科学、商务、艺术等课程,并要求学生都要学一门外语。

材料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材料六: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陈独秀也曾说”孔教和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哪一学派的思想?材料表明西汉为了推崇这种思想采取了什么做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内容表明这次改革的特点是什么?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选取的内容体现出读书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制度推动了士人读书的热情?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此制度的推行有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四中所说的京师大学堂是哪次运动的成果?材料中课程内容设置的变化说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5)材料五中的现象出现在哪一事件后?请根据所学举例说明当时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内容?

(6)材料六描述的是哪次运动中的现象?材料内容体现此运动在批判儒家思想的同时提倡什么思想?

 

查看答案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

A. 有无核武器             B. 政治大国地位

C. 军事装备            D. 经济实力

 

查看答案

斯大林说:“在一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下列会议中,与这种“和平制度”建立有关的是

A.巴黎和会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凡尔赛和约》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人民宪章》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查看答案

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明治维新             D.美国扶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