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论坛,中国古代的中原汉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很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阅读下列材料,结...

历史论坛中国古代的中原汉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很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今天文成公主来x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x藏从此幸福太平……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度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

(2)材料二中当时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娶了文成公主?歌谣为什么说文成公主人藏使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3)材料三在历史上称什么?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

(4)结合所学知识,填空

A(辽的都城)是______民族是_____B(西夏的都城)是_____民族是_____

C(金的都城)是______民族是_____

(5)材料三中对峙局面形成的关键是宋金和议的达成,对于这次议和,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是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盟约。第二种主要是肯定,认为签订这个盟约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种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

(6)通过材料一、二与材料三的比较,可以得出唐朝、北宋在民族关系的处理方面有何显著不同?

 

(1)唐太宗(李世民) (2)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澶渊之盟” 西夏 (4)A是上京、契丹,B是兴庆 、党项,C是会宁、女真 (5)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辽统治区的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言之成理即可) (6)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北宋在与周边民族相处有和有战。友好相处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一中的“中华”指汉族,“朕”指唐太宗(李世民)。这句话是唐太宗说的。他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都只重视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我都一样爱护他们。它表达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2)此问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的相关史实。材料二中的有明显的提示词:“文成公主”。根据课本,唐朝当时的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歌谣之所以说文成公主入藏使西藏从此幸福太平,因为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藏经济文化交流,为藏族经济发展做出很大贡献。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唐朝“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民族政策。 (3)此问考查的是两宋时期的史实。两宋时期两个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名称:契丹族——辽;党项族——西夏;女真族——金。此问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知识,宋真宗是,辽军大举精工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宋真宗来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故有“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宋真宗亲征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宋辽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历史称这个事件为澶渊之盟。 北宋时期,各个政权并立战与合都有,澶渊之盟使北宋与辽和议,还有宋和西夏双方议和,促进双方经济发展。 (4)此问考查的是宋代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所学, 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国,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都城在上京。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12世纪初,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5)此问是开放性的试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文中的“和议”指的是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之间签订的和约。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辽统治区的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政府来说是屈辱的,屈膝求和,签订了不平等的条件。对人民来说此和议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 (6)此问考查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一和第一问、第二问,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根据材料三和第三、四、五问,可知北宋在与周边民族相处有和有战。但是不论是在统一政权下还是在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融合和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终于在2009年全面开工。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泽被后世,对当时的政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建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从材料一中,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什么历史信息?(至少两条)隋朝短暂而辉煌,不仅开通了一条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还创立了一项在历史上延续1300年的制度,这是什么制度?

(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

(3)从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

(4)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和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大运河的污染问题变得非常严重。1990年代,整个大运河的水质标准都已经降至三级以下,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请你开出治理污染的良方。

 

查看答案

历史诊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来

材料二: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 “外甥是先皇舅宿亲,以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三: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材料一反映了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经济的繁荣情况。(   

(2)材料二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睦关系。(   

(4)材料三反映的是鉴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5)三则材料能使我们感受到唐朝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    )

 

查看答案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终完成于(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北宋

 

查看答案

学习了隋唐史后,几位同学做主题演讲,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

C.分裂奔向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查看答案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