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首先分析题意,“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是说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B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查看答案

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          D.行省制度

 

查看答案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后来的发展方向却完全不同,这不禁启迪我们,社会主义道路究竟该怎么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材料三: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

……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都对推翻其社会制度的革命不感兴趣,但却对足以保持和重新焕发这些制度活力的改革感兴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201427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1)材料一中字母A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与新中国成立的作用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一中字母B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与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有何相同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是受何影响?重点发展重工业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国在哪一时期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次会议之后?为了不犯“颠覆性错误”,你认为我们国家应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

【萌芽期】

材料一: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海湾地区,如意大利的威尼斯;渡口附近,如英国的牛津;堡垒周围,如英国的曼彻斯特。

材料二:当时,欧洲人对东方十分的向往,马可·波罗也宣传亚洲很多地方黄金遍地,而意大利商人通过经营来自东方的胡椒、丝绸等商品而致富,更坚定了他们前往东方发财的决心。

【扩展期】

材料三:二百多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改变,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确立期】

材料四: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回答问题,随着城市的兴起,形成了什么阶级?该阶级的形成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哪些国家促成了该事件的发展?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革命中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核心标志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现在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什么?在经济发展的严峻情况下,中国将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的兴衰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政治革新、民族融合、教育变革和社会习俗变化等方面的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材料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四:京师大学堂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教学内容最初仍以经学为主,后才才逐步增设了科学、商务、艺术等课程,并要求学生都要学一门外语。

材料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材料六: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陈独秀也曾说“孔教和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哪一学派的思想?材料表明西汉为了推崇这种思想采取了什么做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内容表明这次改革的特点是什么?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选取的内容体现出读书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制度推动了士人读书的热情?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此制度的推行有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四中所说的京师大学堂是哪次运动的成果?材料中课程内容设置的变化说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5)材料五中的现象出现在哪一事件后?请根据所学举例说明当时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内容?

(6)材料六描述的是哪次运动中的现象?材料内容体现此运动在批判儒家思想的同时提倡什么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