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1周年。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风华正茂 立志报国】
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年仅15岁的邓小平与同学一起参加抵制、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1)“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3)材料中的“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别指什么?这给我们今后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妇幼创新精神。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发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顷,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在海上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泉州、广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中国同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南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是北宋治平年间收入的三倍。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之初,按照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制定的策略,在斗争中遭受了重大挫折。毛泽东经过调查后认为,在中国占70%的人口是贫农,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秋收起义后,他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走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材料四 “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高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了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
(1)材料一提到的“第五大发明”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为中共产党制定了什么样的革命策略。
(4)材料四中,凤阳农民创新的“大包干”做法,逐渐完善成什么制度在全国推广?
(5)综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 1000 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 大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院万户)
材料四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举一事例。
(3)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4)材料四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 么?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是( )
A.筒车 B.水排
C.提花机 D.转轮排字盘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下列不应该出现在该资料的事件是( )
A.东瀛束手,九州同庆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开国大典举行,新中国成立 D.北平和平解放
“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