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是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 D.闭关锁国政策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人藏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生活在距今约70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应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日前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美国未来的战略重点在亚太,亚太地区又成为大国角逐的重要舞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通过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安排”。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决定占领印度支那和南太平洋诸国,以夺取那里丰富的战略资源,并控制主要交通线。当时美国是日本南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大障碍。
——《世界历史》
材料三:随着美苏主导下的冷战不断加剧,美苏在亚太和远东地区的争夺也愈发激烈。新中国的成立使亚洲形势发生了巨变。美国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日本在亚洲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改变了其对日政策,由占领初期的遏制转变为扶植……
——石善涛《中苏同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日政策》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主要是在哪两个国家之间?这次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给中国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扫除材料二中所述“障碍”,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方面作出了什么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苏联对日宣战是履行在哪一会议的承诺?
(3)结合所学指出哪一事件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冷战”的开始?据材料三说明二战后美国“改变其对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作为生活在亚太地区的人民,该如何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请你向国际社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