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填空题。 1840年, 利用鸦片和炮舰首先打开中国国门。随后,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

填空题

1840年,          利用鸦片和炮舰首先打开中国国门。随后,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先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肆意劫夺。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一步步变成一个          国家。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一边顽强的抗争,一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          的进程。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维新变法的浪潮。之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

 

英国 辛丑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 近代化 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制度) 1915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侵略和探索。 ①处,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急需寻找海外倾销地。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对英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其闭关锁国政策和小农经济,英国难以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和扩张,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来打开中国的国门。故①处应填“英国”。 ②处,题干提到列强先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先后顺序,《马关条约》之后的不平等条约为《辛丑条约》,因此②处应填“辛丑条约”。 ③处,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主权一步步受到侵害,中国向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步沦陷。故③处应填“半殖民地半封建”。 ④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他们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起步,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器物和技术,为近代化探索的深化奠定了基础。故④处应填“近代化”。 ⑤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故⑤处应填“封建帝制”。 ⑥处,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号召青年向陈腐的封建思想展开斗争,并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公开向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挑战,发起新文化运动。故⑥处应填“1915”。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的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可,清政府不准备认真执行,但《南京条约签订却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表现在  

A.国开始沦为殖民地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查看答案

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下列年份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历程中,更具标界意义的是(   

A1860                  B1894

C1917                  D1949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已成海内外学界共识。关于抗战的时限,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长期流行的“八年抗战”说;二是“十四年抗战”说。大陆学者李君如认为,坚持14年抗战说,“不仅在学术上有科学性,而且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有学者指出“关于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中作出的贡献和扮演的角色,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多数学者都认识到:互相贬低和否认对方在抗战中的作用与贡献,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意义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修正我们的视角。”

问题:

1)“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中的角色,你认为该如何“修正我们的视角”。

 

查看答案

某班级召开的历史故事会上,一位同学讲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诗句赞颂的是(     

A.关天培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林则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