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其中 1921—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玉米种植运动
D.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增长长期停滞
B.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
C.农业集体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大
D.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近两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词语。如果在1921年得苏俄有“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
A.十月革命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成立 D.“一五计划”
下表是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据材料判断当时“新政”的措施是( )
单位(周)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最高工时 | 55小时 | 40小时 |
最低工资 | 60美分 | 12美元 |
A.整顿金融业 B.对工业的调整
C.调整农业生产 D.兴办公共工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 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 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D.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