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开始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等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发展概况

 

设置进士科

唐朝

进士、明经最重要;②  、武举开始;重诗赋

宋朝

重③  ;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朝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案文体是④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中国科举制?

 

(1)①隋炀帝,②殿试,③重文轻武,④八股文. (2)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 (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但科举制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解析】 试题分析: (1)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内容。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武则天开创科举制的殿试和武举。宋朝重文轻武,扩大进士录取名额。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2)科举制最大的特点是否定特权制度,这比起只讲出身的世袭制,比起看重门第的荐举制,比起拿钱买官的捐纳制,科考选人无疑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其次,科举制度为国家选官用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为中国历代政权选拔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知识分子,为社会流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使成百上千的寒门士人能够有机会进入到参政治国的行列。因此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 (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科举制的评价。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科举制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思想。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创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中国人创作的一副二战漫画.下列对该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表明了法西斯集团已正式建立

B.说明了反法西斯力量仍未联合

C.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前景的失望

D.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必胜的信心

 

查看答案

1939~1945年的德国,国内劳动力奇缺,在兵工厂中,老人和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        B.德国已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

C.德国积极扩军发动世界大战       D.德国遭到巴黎和会严厉制裁

 

查看答案

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依然恪守自由经济政策,结果导致了经济的不断恶化,罗斯福上台后果断采取的措施是( 

A.继续实行放任经济发展的政策

B.把经济危机转嫁到外国

C.加快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政府有限度地干预经济

 

查看答案

到 1925 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 这主要得益于(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查看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解决交通运输工具的动力问题而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发明是(  )

A. 内燃机    B. 珍妮机

C. 蒸汽机    D. 发电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