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

材料一: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请回答:

1)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中中外之间友好交往的一面,并说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试举两例材料一中中外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1)事件:郑和下西洋。意义: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相处。 (2)戚继光抗倭;或郑成功收复台湾;或康熙时的雅克萨反击战(三个写两个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外关系的相关史实。(1)此问考查的是中外友好关系相关的史实。中国历史是个开放的国度,有很多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学生注意是明清时期,根据课本所学,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相处。 (2)此问考查的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中武力的冲突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局面称他们为“倭寇”,明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清初郑功成,率军收复台湾。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据点,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取得胜利。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中外交往与冲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错题

1.两宋时,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2.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清时期文字狱最厉害,达到顶峰。

3.明太祖朱棣派郑和六次下西洋。

 

查看答案

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明显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  

A. 废丞相,权分六部

B. 废行省,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八股取士,重视培养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

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查看答案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一首上海(古称松江)一带的人们世代相传的歌谣。人们歌颂的是一位对我国棉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妇女的事迹。请你判断,歌谣中的黄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

A. 西汉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查看答案

澶渊之盟的认识有误的是(  

A. 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   

B. 这个条约既反映了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但又在客观上促进了边境的相对稳定

C. 它促进了民族的交往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

D. 它的签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