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请回答:
(1)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中“中外之间友好交往的一面”,并说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试举两例材料一中“中外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改错题
1.两宋时,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2.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清时期文字狱最厉害,达到顶峰。
3.明太祖朱棣派郑和六次下西洋。
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明显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 )
A. 废丞相,权分六部
B. 废行省,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八股取士,重视培养“奴才”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
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一首上海(古称松江)一带的人们世代相传的歌谣。人们歌颂的是一位对我国棉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妇女的事迹。请你判断,歌谣中的“黄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
A. 西汉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对“澶渊之盟”的认识有误的是( )
A. 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
B. 这个条约既反映了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但又在客观上促进了边境的相对稳定
C. 它促进了民族的交往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
D. 它的签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