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今早知道昨夜十点,日本军队袭攻沈...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今早知道昨夜十点,日本军队袭攻沈阳,占领全城。中国军队不曾抵抗。午刻见《晨报》号外,证实此事。此事之来,久在意中。八月初与在君都顾虑到此一着。中日战后,至今快四十年了,依然是这个国家,事事落在人后,怎得不受人侵略!

——《胡适日记全编》

1)胡适日记所记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日记中的“中日战后”指哪场战争后? 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3)作者认为中国遭受侵略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1)九一八事变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3)中国的落后,不正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本性。 【解析】 试题分析: (1)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知识的认识。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日本侵华战争原因的认识。分析材料的“中日战后,至今快四十年了,依然是这个国家,事事落在人后,怎得不受人侵略!”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中国遭受侵略的原因是中国的落后,这种看法不正确,因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本性是侵华战争发生的原因。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在答题卡上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序号

   

   

正确与否

(1)

1727年清政府设置两个驻藏大臣。主管西藏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督察司法、户口、差役,巡视边境,办理对外交涉等。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驻藏大臣的设置,清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第一年,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生争先购阅,才算轰动一时,此与其反孔言论固然有关,文学革命更引起青年的新鲜的趣味。

新文化运动中,科学民主思想在青年学生中未能引起重视。

 

(3)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对李德和博古的军事领导错误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指责他们犯了“左倾冒险主义”,并坚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据地的丢失和红军的差点毁掉应由这种冒险主义负责。

在遵义会议上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4)

1953—1957年,中国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0%,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

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5)

1942 年元旦,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二战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6)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志》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连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缩小了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查看答案

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就职演说》说:今天,随着旧的体制的消失,新的世界更加自由,却更不稳定。共产主义的垮台已经唤起原有的仇恨,引起新的威胁。很清楚,美国必须继续领导这个我们为之作出了如许贡献的世界。下列对他的演说评述正确的是:(  

A.正确体现了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局势

B.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反映了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独霸世界的野心

D.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政治需要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多项技术突破,这几项技术突破是如此重大,其意义是如此深远,以致值得将它们归类为第次工业革命。”他所说“第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突破是(   

A.火车机车               B.汽车                C.电话            D.计算机

 

查看答案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D计划经济的形成

 

查看答案

1789年8月,国民议会决定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目标,废除旧有社会秩序重构法国社会。国民议会发表的文件是(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