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隆)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早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请回答:

(1)文中“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

 

(1)明治维新 (2)主题观点:落后的社会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社会制度(深层观点),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墨守成规,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创新,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分论点:①落后就要挨打,改革才能使国家富强; ②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说明“政治体制的改革”远比“科技改革”重要; ③“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④明清科举制呆板的标准化和程式化的考试形式及考试内容,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新。是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科技落后、中外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⑤要学以致用,知识只有转化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才有意义;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19世纪中期,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被美国打开,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材料是从中日两方面分析中国的落后和日本的先进。因此主题观点可以是:落后的社会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社会制度,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墨守成规,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创新,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比如可以把改革创新,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主题:落后就要挨打,改革才能使国家富强;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说明“政治体制的改革”远比“科技改革”重要;中国要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要学以致用,知识只有转化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才有意义;中国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威尔逊在战争咨文中说:美国参战不是为了征服领土、奴役他人,不是为了索取赔款,而是为了民主与自由,为了弱小民族的权利和自由,为了使世界本身最后获得自由。        

——(美)杜蒙德《现代美国》

材料二  1941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美国之所以参加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人类的四大根本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是否维护它们成了今天我们和我们的敌人之间存在的关键区别。

——(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

材料三  战争对美国来讲是笔大生意,威尔逊领导美国参加的那场战争,战场上每名敌军倒下,美国就有25000美元入账。

——(美)奥利弗·斯通《躁动的帝国》

材料四  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英国和德国的银行家们把世界贸易“牢牢的装在自己的口袋里的时间太久了”,这对美国是不利的。这场战争可能会彻底结束这种状况。

——(美)霍夫施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

(1)材料一中的“咨文”是针对哪一场战争发表的?材料二中“我们的敌人”指的是什么势力?

(2)依据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国参加这两场战争的共同目的。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说明美国参加这两场战争的真实目的。(2分)

(3)综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战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0年——1840年英国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采矿工程师史蒂芬孙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运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自强和求富指导下,1876年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虽然只有14公里,却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后来清廷花费285万两白银从英国商人手中买下来将之拆毁……原因是修铁路惊动了祖先,破坏了千年农耕模式。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料三

——根据(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数据编制

材料四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观念与习俗的变化……推动中国的现代人进程。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静悄悄的革命”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出现与哪一场运动有关?

(2)材料三B点之后中国的铁路里程呈现什么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铁路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在探究学习中,明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主题做了一期手抄报,其中一反映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状况的示意图(下图)。该示意图是否有误?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莱特兄弟发明汽车

错误:                        订正:                     

 

查看答案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毛泽东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错误:                            订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