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产生了“朝代粉”这样一个群体,很多人对宋朝一往情深,成了“宋粉”。

材料一  宋家万里中原土,换得钱塘十顷湖。

——清朝黄任《西湖杂书》

材料二  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如今,“三宝”已然活化成该市久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三  在这“一幅画”的作者笔下,“官衙门口士卒慵懒,城门口无士兵把守,外来的驼队进去自由,城墙多后失修。”

材料四  赵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成为一软弱的朝代……(它所面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种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所恃,不过是疾风迅雷的冲锋力量。

——《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北宋和南宋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其都城分别位于今天的哪个省?

(2)材料二中的“一幅画”具体指哪一幅作品?其作者是谁?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北宋当时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4)从材料四中可见,作为宋王朝对手的少数民族政权,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5)你认为“朝代粉”应恪守什么样的底线?

 

(1)北宋:赵匡胤;南宋:赵构;北宋都城在今河南省;南宋都城在今浙江省。 (2)《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 (3)北宋武备松驰,军纪不严,对外防范意识不高。 (4)少数民族政权是半汉化的国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5)既要看到该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又要看到该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不足。总之,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个朝代;三、综合探究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旨在考查理解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难度较难。(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手下将士高呼“万岁”。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由于辽和宋统治都很腐败,人民不断起义。金先灭了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2)此问考查的是《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二中“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该幅画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景象,由此可知该画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此问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材料三中“官衙门口士卒慵懒,城门口无士兵把守,外来的驼队进去自由,城墙多后失修”,理解其意,可知反映的是北宋的军事方面的状况,“士卒慵懒,城门口无士兵把守”的画面可知北宋武备松驰,军纪不严,对外防范意识不高。 (4)此问考查的是宋朝时期并立的政权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四中“这种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所恃,不过是疾风迅雷的冲锋力量”。理解其意可知,此时少数民族的实力强大,已是半汉化的国家,并且由较强的组织能力。 (5)此问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属于评价题。对于历史朝代的认识应当坚持一分为二的看法,既要认识到历史朝代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也要看大朝代的不足之处,总之,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个朝代。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世界各国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

(1)材料一中提及的清朝驻藏机构是哪位皇帝创设的?这一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2)材料二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

材料三  1861年2月4日,美国部诸退出联,成立南部同盟政权,定名为“美利坚诸州同盟”。3月1日,又通过了永久宪法

——据李龙、魏腊云《<中国反分裂国家法>与美国<反脱离联邦法>的比较研究》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此,美联邦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查看答案

科技革命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图4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C919

(1)材料一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图3和图4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反映了该成果的用途?

材料二

图5列宁格勒原子能发电站图       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指出哪次科技革命中诞生了材料二所示的科技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认识。

 

查看答案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生中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在《昨日的世界》中写道: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了拯救和平,准备第三次去德国同希特勒谈判。那天,他正在国会演讲,德国回电了,声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同意与张伯伦在慕尼黑举行一次会议。“英国国会在哪一瞬间失去了控制……国会议员们跳将起来,喊叫着,拍着手,大厅里响彻了欢笑声。”这个历史细节说明(    )

A.张伯伦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法西斯政权

B.张伯伦与希特勒是传统的盟友

C.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奉行绥靖政策

D.英国在张伯伦领导之下最终赢得了二战的胜利

 

查看答案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文中描述的是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这件事的深层意义是(    )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中美两国关系恶化导致正常贸易受阴

 

查看答案

1969年,尼克松将美国对外战略政策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收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尼克松放弃了与苏联争霸

B.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C.美国经济被苏联超过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