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苦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至今(2016年)为止,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有
A.55年
B.45年
C.65年
D.60年
2015年4月18日,身上留有6个弹孔的80岁老战士李继德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我看见已经爬到地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李继德所回忆的这一史实发生于
A.北伐战争
B.第五次反围剿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材料二
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节录)1981年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6年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
(3)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节选自《十八大报告》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最终形成了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二中的“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