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包括农业改造在内...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包括农业改造在内的三大改造在高速进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哪一年?有何历史意义?

(2)图三中的人物解决了我国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他有什么重大科技成就?

(3)在图四这一重大会议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农村的经济体制作出了什么重大调整?有什么积极作用?

(4)俗话说:农业要发展,离不开“两平”,其中一是袁隆平,二是邓小平。请你概括农业发展需要哪些必备条件?

 

(1)195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等等 (2)籼型杂交水稻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政策.科学技术(答到一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图一反映了包括农业改造在内的三大改造在高速进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此题考查籼型杂交水稻的相关知识点。图三中的人物是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解决了我国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3)此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农村的经济体制作出了重大调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此题考查农业发展需要的必备条件。农业要发展,离不开“两平”,其中一是袁隆平,二是邓小平。这里的“袁隆平”是指农业科学技术,“邓小平”指党的农业政策。所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好的农业政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版八年级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教版八年级下·科技教育与文化·籼型杂交水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伟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一项着眼于未来造福后代的伟大工程,这就是

A阳光工程

B希望工程

C“211”工程

D幸福工程

 

查看答案

图为吴老师购买的某品牌橱柜,该橱柜采用了“863计划”提供的新材料等技术,下列不属于“863”计划的是

A环保高技术

B生物技术

C激光技术

D自动化技术

 

查看答案

1971年10月26日,基辛格博士离开北京时说道,“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形势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连我自己对此也认识不足。”让基辛格惊诧的国际性事件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建交

C中日建交

D万隆会议召开

 

查看答案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APEC会议的召开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