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材料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实行这一方针的前提是什么?

(2)香港曾被哪国割占?我国何时收回香港?香港回归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3)海峡两岸打破坚冰,频繁交往有何意义?

(4)结合当前海峡两岸的形势,简要谈谈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

 

(1)一国两制;一个中国。 (2)英国;1997年7月1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加深了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4)海峡两岸人民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与各项交往,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一国两制构想的相关知识点。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2)此题考查《南京条约》和香港回归的相关知识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战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997年7月1日,我国成功收回香港,香港回归的基本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此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打破坚冰,日趋频繁交往,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加深了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4)此题考查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现实意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下,海峡两岸人民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与各项交往,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和香港回归;人教版八年级下·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关系的交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包括农业改造在内的三大改造在高速进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哪一年?有何历史意义?

(2)图三中的人物解决了我国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他有什么重大科技成就?

(3)在图四这一重大会议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农村的经济体制作出了什么重大调整?有什么积极作用?

(4)俗话说:农业要发展,离不开“两平”,其中一是袁隆平,二是邓小平。请你概括农业发展需要哪些必备条件?

 

查看答案

王伟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一项着眼于未来造福后代的伟大工程,这就是

A阳光工程

B希望工程

C“211”工程

D幸福工程

 

查看答案

图为吴老师购买的某品牌橱柜,该橱柜采用了“863计划”提供的新材料等技术,下列不属于“863”计划的是

A环保高技术

B生物技术

C激光技术

D自动化技术

 

查看答案

1971年10月26日,基辛格博士离开北京时说道,“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形势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连我自己对此也认识不足。”让基辛格惊诧的国际性事件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建交

C中日建交

D万隆会议召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