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孟子、庄子和韩非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
(2)请用史实说明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出观点并说明理由。
(3)通过以上问题,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遗址中的历史】
图一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 图二殷墟遗址
(1)图一的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夏朝的都城,请你说出此都城的名称。如果将此都城进行复原,除了城堡、宫殿外,还会有什么国家机构?试分析夏朝国家机构的性质。
(2)图二为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哪一国王迁都到此?该王朝屡次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文物中的历史】
图三利簋(gui,音轨)
(3)图三中的文物腹内底部铸有铭文:“珷(wǔ)征商。隹(wéi)甲子朝。岁鼎。克昏。夙(sù)有商。辛未。王才闌(lán)师。易又吏利金。用作旜(zhān)施公宝尊彝。”这段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这里的“甲子朝”指的是哪一年?武王伐纣交战的地点在哪里?结合铭文和所学历史说一说武王伐纣的结果。
【史书中的历史】
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
——《史记·殷本纪》
(4)此史料反映出商纣王时期实行了怎样的统治?这一统治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5)通过以上探究,请你归纳概括出夏商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人辈出。
(1)“尊天子,攘四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________。
(2)“破釜沉舟”,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的是________。
(3)收揽民心,以弱胜强,建立西汉的是________。
历史之最。
(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________。
(2)陕西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