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遗址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D.陕西省半坡遗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
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4)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后提出了什么口号进一步提高了齐桓公的号召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找出材料二中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各国纷纷变法后,我国进入哪种社会形态?
(3)据材料三归纳“商君”改革的措施。
(4)上述两国的强国之路对我们今天的建设有何启示?
填空题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2.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式房屋里。
3.孔子的弟子整理的_______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记录在《___________》里,他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过着定居的生活,主要原因是他们已能建造房屋。
2.炎帝部落联合黄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从此,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东周建立。
4.战国时期,晋国分为三个国家,他们是齐韩魏。
5.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都属于史实。
6.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复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你判断以下表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