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为缅怀革命烈士,我市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为缅怀革命烈士,我市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特举办主题为“弘扬长征精神,勇任历史使命”的纪念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1)小历同学不知道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请你告诉他。

(2)小史同学想走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你会建议他去哪里?

(3)小中同学搜集到下列两幅图片,它们分别反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图一         图二

(4)通过以上活动,你认为红军官兵有哪些精神品质最值得你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从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胜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实行符合实际的战略策略,这一我们党在血的教训和生死存亡考验中认识并确立起来的思想路线及其取得的重大思想成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

(5)阅读材料回答: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甘肃会宁 (3)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5)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实行符合实际的战略策略。 (6)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原因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最后历经艰难险阻,在1936年10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2)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的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3)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困难的准确理解与认识,结合图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图片中所示的困难是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时遇到的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困难。 (4)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此则材料主要讲的是红军长征的历史事实。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这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爱国主义等精神。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概括总结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实行符合实际的战略策略。 (6)本题考查学生对长征的意义的理解和识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旷古未有的一次战略大转移。在历时两年、辗转数万里的浴血征战中,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以长征胜利为标志,红军实现了军事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从根本上扭转了战略被动局面,从此翻开了我党军事斗争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材料二

上海《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材料四

今年恰逢孙中山逝世9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孙中山

312,南京各界人士拜谒中山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2)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怎么理解?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3)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陆地丝路之繁荣】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写出材料一中,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由此可知,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海上丝路之昌盛】

材料二

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一带一路之复兴】

材料四

20153月,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

 

查看答案

空闲时聊聊天,吃饭时拍个照片发朋友圈,看到二维码扫一扫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微信活跃用户已达5亿人,微信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生物技术的突破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网络技术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国际组织和局面的出现,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哪两大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标志 一超多强局面

 

A.全球化、多极化

B.多极化、工业化

C.信息化、全球化

D.工业化、信息化

 

查看答案

下列拍摄于1945年的三幅珍贵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430,苏军将红旗58日,德国代表签订92日,日本政府向盟国

插上德国国会大厦投降书递交投降书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B.苏联卫国战争胜利

C.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D.欧洲战争结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