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

材料三:“驱除鞑奴,恢复中华”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材料四:“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山东各界代表到北京请愿,代表团在济南起程之际,山东父老环跪车站,泣不成声,嘱代表等“请求不遂,不得生还”。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代表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628是和约签字之日,旅法华工和留学生3万余人,奔走呼号,强烈要求北京政府代表拒绝签字。他们围住了代表的寓所,不准代表出门。扬言“如果出门,当扑杀之”。

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的特点。并列举第一期、第三期中国人的代表人物各一人。

2)材料二引文中的“过激派”、“此种学说”分别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对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个部分?三民主义是由谁提出来的?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运动?该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1)特点:从学器物(技术),到学政治制度,到学思想文化。 第一期:李鸿章(或曾国藩,或左宗棠等) 第三期:陈独秀(或鲁迅,或胡适等) (2)“过激派”指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此种学说”指马克思列宁主义。 (3)民族主义。孙中山。 (4)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第一期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第二期指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期指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因此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历程的特点是:从学器物(技术),到学政治制度,到学思想文化。洋务运动的代表人是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是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分析材料二的 “北京大学”可知和五四运动有关。因为五四运动发生在北京大学,属于材料中的“罢学风潮”。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才有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因此“此种学说”指马克思列宁主义。“过激派”指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因为是他们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由于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了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运动中学生中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卖国贼。之后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推动了运动的发展。最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洋务运动;人教版八年级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二

这场战争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列强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到1901年腐败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又战败了,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是在哪场战争中签订的?

2)材料一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说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什么输出为主?“增辟通商口岸是有那些地方?

3)材料二所示内容反映的是哪场列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4)材料二所反映的这场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了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材料二

1898611日至921,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以除旧布新。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重大历史运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活动,在清朝各省督抚中只有谁支持?这次历史运动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4)材料三提到的民国是在何时何地建立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查看答案

标志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南北的事件是

A.宁汉合流

B.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

C.东北易帜

D.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民主

B.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由

 

查看答案

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还我青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