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发起者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谈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 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 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 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兴中会
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C.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 )
A. 开放通商口岸 B.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 签订不平等条约 D. 中国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