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材料二...

阅读材料: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材料三:见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

2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

3图三是秦国的一位说客在向楚国游说,这位说客是谁?并请你猜一猜他正在说什么?

4这一时期与图中的说客意见相反的是谁?

5你认为上述哪一种策略运用的更成功一些?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合纵和连横。战国中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齐、楚、燕、韩、赵、魏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为此进行了一些合作,包括几国出兵联合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秦国要想向东发展,就必须破坏东方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为此,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连横”。 (2)朝秦暮楚。 (3)张仪。他正在代表秦王向楚怀王庄重“承诺”,若楚国与齐国绝交,秦国则赠给楚国方圆600里的一大块土地。 (4)苏秦,主张合纵。 (5)连横。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立场不坚定(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合纵”“连横”的有关知识。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成语——朝秦暮楚的认识。战国时,秦楚两大国对立,其他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依据材料的“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可以概括出成语朝秦暮楚。 (3)本题主要考查“连横”的有关知识。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图三是秦国的张仪。他正在代表秦王向楚怀王庄重“承诺”,若楚国与齐国绝交,秦国则赠给楚国方圆600里的一大块土地。 (4)本题主要考查“合纵”的有关知识。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5)本题主要考查“连横”的有关知识。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连横策略运用的好。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立场不坚定,最后秦国统一了六国。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错题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写出错误的内容并加以订正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的甲骨文开始的。

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灵渠。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3.秦国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合纵”。

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查看答案

西周初年的国家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10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A统一

B.弱肉强食

C.诸侯争霸

D.国家数目越来越少

 

查看答案

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查看答案

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A颁布均田令

B.奖励耕战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