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三分析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5)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阅读材料: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材料三: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
(2)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
(3)图三是秦国的一位说客在向楚国游说,这位说客是谁?并请你猜一猜他正在说什么?
(4)这一时期与图中的说客意见相反的是谁?
(5)你认为上述哪一种策略运用的更成功一些?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改错题(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写出错误的内容并加以订正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的甲骨文开始的。
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灵渠。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3.秦国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合纵”。
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西周初年的国家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10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A.统一
B.弱肉强食
C.诸侯争霸
D.国家数目越来越少
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