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有特权)……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1)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结果是什么?桓公达此结果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这次变法对该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商鞅变法哪些方面的措施?
(4)根据“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评价变法存在什么不足?
(5)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从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10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和班长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两家思想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请问:
(1)材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哪种政治制度?
(2)列举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代表。
改错题(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写出错误的内容并加以订正。)
1.《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它的作者是军事家孙膑。
错误:
订正: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出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的是奖励军功。
错误:
订正:
3.商鞅任秦国蜀郡守时,主持修建了闻名天下的都江堰。
错误:
订正: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郭沫若评价的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八股取士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懂得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做出这一判断的根据是
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B.马耕的出现
C.牛耕的出现
D.骡耕的出现